鬱金香
鬱金香是荷蘭種植最廣泛的花卉,也是荷蘭的國花。它象徵著美好、
莊嚴、華貴和成功。在荷蘭有一個關於鬱金香來歷的傳說:
古代有位美麗少女住在雄偉的城堡里,三位勇士同時愛上了她,
一個送她一頂皇冠,一個送給她一把寶劍,另一個送了一塊金子。
但她對誰都不鍾情,只好向花神禱告。花神深感愛情不能勉強,
便將皇冠變為鮮花,寶劍變成綠葉,金子變球莖根,
這樣合起來便成了一朵鬱金香。
素有“歐洲花園”之稱的荷蘭,本身是一個只有4.1萬平方公里的小國家,
但卻種植有大約44430英畝鮮花。現在荷蘭每年大約培育90億株鮮花,
花卉產量占荷蘭農業總產量的3.5% 如果拿來平分的話,
全世界每個人都可以分到兩朵。
而其中鬱金香就有30億株。有人推斷,如果把這些鬱金香全部排列起來,
能夠圍著赤道繞7圈。
荷蘭人不僅愛花,而且懂得“點花成金”。荷蘭大約有600個出口商,
把70億個鮮花球莖運往120多個國家,收益能達到7億美元。
美國是荷蘭最大的花卉市場,銷售額為1.3億美元;
第二是德國,銷售額1.1億,占15%;另外有53%被銷往歐盟以外的國家。
鬱金香原產於中東,16世紀傳入歐洲。在中東,
人們總是將其與穆斯林頭巾相聯繫。由於其花似穆斯林頭巾,
波斯語稱之為dulband,土耳其語借了過來,作tulbend,
意即“穆斯林頭巾”。該詞通過法語tulipe / tulipan和拉丁文tulipa
進入英文,演變成tulip這一形式。土耳其語tulbend一詞通過另一渠道
進入英文,則作turban,仍指“穆斯林頭巾”。
荷蘭鬱金香的歷史,是從一位名叫克盧修斯的園藝家開始的。
1554年,奧地利駐君士坦丁堡的大使在奧斯曼帝國的宮廷花園裡初識了
高貴的鬱金香,驚艷之餘,他把一些鬱金香的種子帶回維也納,
送給他的好友、在維也納皇家花園當園丁的克盧修斯。
克盧修斯是知名的植物學家,經過他的悉心栽培,
登入歐洲的鬱金香種子終於發芽、生長、開花了。
1593年,克盧修斯受聘擔任荷蘭萊頓大學植物園的主管,
就隨身攜帶了一些鬱金香鱗莖來到荷蘭。
第二年春天,荷蘭的第一朵鬱金香已經含苞待放了。
一時間,高雅脫俗的鬱金香成了萊頓上層社會談論的焦點。
或許是物以稀為貴,也或許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,
許多王公伯爵開始陸續登門拜訪,希望能得到一株鬱金香。
但不知何故,他們的要求遭到了克盧修斯的一概拒絕,即便是出
錢購買也不行。
一次偶然的事件,使得鬱金香得以在市面上流通。一個竊賊乘
教授不備破門而入,盜竊走了許多球莖,
然後以低廉的價格出售。克盧修斯一氣之下,
把剩下的鬱金香鱗莖統統送給了朋友,從此不再培育鬱金香。而鬱金
香卻藉此機緣,在荷蘭各地流傳開來。
資料來源:
https://www.easyatm.com.tw/wiki/%E8%8D%B7%E8%98%AD%E9%AC%B1%E9%87
%91%E9%A6%99
圖片來源:
https://www.holland.com/global/tourism/activities/events/keukenhof.htm